东软-医院医保费用管理系统(医院DRG版)

国家医疗保障局于2024年7月23日发布了《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并深入推进相关工作的通知》,该通知是一项旨在优化我国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重要政策。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规范各地的分组操作,确保支付方式改革工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2.0版简述

2.0版DRG分组,包括核心分组409组(较之前增加33组)、细分组634组(较之前增加6组),重点调整了临床意见集中的13个学科,细化了资源消耗较高的分组。

2.0版DIP分组,包括核心病种9520种,能够覆盖95%以上的出院病例。

2.0分组严格遵循征求意见、临床论证、数据分析、地方测试、部门沟通等工作程序,提高分组方案与临床实际的贴合度。同时也增加了对数据采集与质量控制的要求,以确保DRG支付下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和医院绩效管理的有效性。这些变化有助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2.0版分组方案特点
一、聚焦重点学科,优化分组结构

DRG2.0版分组方案充分吸纳了地方医保部门、医疗机构、行业(学)协会近万条意见建议,分析5371万份病例数据样本,组织近千名来自临床、统计、编码、医保及医院管理等多领域专家,召开几十场论证会,将按病组(DRG)付费分组方案2.0版更加契合临床实际和医保政策导向,使DRG付费理论和我国医保实践相结合。其中重点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以及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有效回应了临床诉求,更加体现了“医保医疗协同、相向而行”的价值导向。

升级后的DRG分组方案基本结构包括26个主要诊断大类(MDC)、409个核心分组(ADRG)和634个细分组(DRGs)。核心分组较上一版增加33组,回应了临床合理诉求,契合临床实际情况。

分组精细度提升意味着病例划分精细度提升,更适配不同疾病诊疗,促使医保支付更加精准。

部分更加细化,如:AH1(有创呼吸机支持≥96小时或ECMO或全人工心脏移植术)拆分成了AH1(ECMO 或全人工心脏植入术)与AH2(有创呼吸机支持≥96 小时);

部分进行了合并,如:RV1(与放射治疗有关的恶性增生性疾患)并入了RU1(恶性及增生性疾病的其他治疗);

新增部分ADRG组,如:EK1(有创呼吸机治疗小于96小时),EK2(伴肺水肿和呼吸衰竭的无创呼吸支持技术)。

细分组较上一版增加6组,代表分组效能的组间差异(RIV)为71%,较上版提高了3个百分点,入组率为92.8%,较上版提高了1个百分点,分组方案更加科学合理。

相关变化比例如下表所示:

图片

DIP2.0 版病种库则是遵循基于客观、科学聚类、易于比较等原则优化而成,包含9250组国家核心病种目录,与1.0相比,减少了2033组,集中度得以提升,调整3471组,其中因相关手术进行调整558组。另外,针对临床反映的DIP1.0版病种库中缺少肿瘤基因治疗、分子治疗、免疫治疗以及部分放射治疗等情况,DIP2.0版病种库根据实际数据增补了对应病种,分组更加精细,覆盖更加全面。

二、增强统计精度,升级分组方式

在分组方法上,DRG2.0版一方面优化了临床论证方式,在原有31个临床认证组独立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专业联合论证模式,如开展了耳鼻喉科、口腔颌面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的联合论证,使分组结果更加兼顾相关学科规律,更具科学性;另一方面升级了统计分析方法,引入麻醉风险分级,对遗传算法形成的MCC和CC应用麻醉风险进行校验、优化,提高了能够影响资源消耗的其他诊断的定位精准度。

在分组规则上,新增不入组规则,提高分组的科学性。根据ICD-10和ICD-9-CM3的编码原则和编码共识,将附加说明疾病或手术情况、明确不可作为主要诊断的诊断以及常规小的、门诊可以进行的手术操作列为排除范围。不仅可以帮助精准定位分组特征,体现核心诊疗价值,又能促进规范填报数据。

图片

图片

图片

DIP2.0在分组规则上,也有所突破。一是对手术操作的界定,采用“主要诊断+主要手术操作+相关手术操作”进行聚合,入组逻辑更加明确,病种组合更清晰;二是依据资源消耗对相关手术操作进行遴选,相关操作资源消耗达到该病例原费用10%以上的情形单独成组。

三、强化机制创新,加强改革协同

2.0版分组方案不仅仅是发布最新的DRG/DIP分组方案,而是用较大的篇幅提出了多种配套机制,其中有创新的做法,也有对前期已有做法的规范和发展,重点体现医保支付为医疗机构赋能,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01
协商谈判机制
图片

对于基金的预算权重、分值、调节系数等支付的核心要素要由医疗机构、行业学协会和医保部门共同协商确定。各统筹区要建立起支付方式改革的专家组,由临床医学、药学、医保管理、统计分析等方面的专家共同组成,不仅为支付方式改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可以加强相关专业之间的密切交流。

02
特例单议机制
图片

对因住院时间长、医疗费用高、新药耗新技术使用、复杂危重症或多学科联合诊疗等不适合按DRG/DIP标准支付的病例,医疗机构可自主申报特例单议。在改革之初便提出特例单异机制以适应复杂的医疗情况,但执行中各地申请条件、评议规则、数量比例有较大区别,对此,本次通知明确提出了特例单议的数量,原则上不超过DRG出院总病例的5%或DIP出院总病例的5‰,这个数量应该能够满足医疗机构的实际需求,同时要求地方医保部门定期组织临床专家进行审核评议,定期对审核情况进行公告。通过将比例量化、程序规范化、政策透明化,使得特例单议更具操作性示。

03
结余留用机制
图片

医疗机构通过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主动控制成本,由此产生的结余按规定在医疗机构留用。结余留用机制可大大提高医疗机构参与支付方式改革的积极性。

04
意见收集机制
图片

本次通知明确提出要建立面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不仅各个统筹地区要加强意见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国家医保局也将设立专门的意见收集邮箱,直接面向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收集关于DRG/DIP分组、技术规范,价格改革协同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做到广开言路。

05
预付机制
图片

通知提出各地医保部门可以根据基金结余情况,向定点医疗机构预付1个月左右的预付金,帮助其缓解运行压力,基金预付尤其向与医保有长期合作、管理规范、信用良好以及在医保政策落地、发动居民参保、协助打击欺诈骗保、全面采集上报药品耗材追溯码等方面表现较好的机构倾斜,体现医保政策导向,同时也发挥基金“杠杆”作用。

06
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
图片

统筹地区要建立医保数据工作组,由不同级别、类型的医疗机构代表组成的医保数据工作组,目的是探索形成医保部门向医疗机构反馈基金运行情况、分项支出、医疗机构费用分布等数据的机制,便于医院管理者对运行能掌控,对未来有预期。

2.0版实施时间表

新版分组方案要求原则上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的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切换

2.0版对医疗机构的影响
一、促进成本控制

新的支付方式改革旨在通过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进行“打包”付费,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这种机制使得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更加注重效率和质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行为。

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新版分组方案对现有分组进行了优化调整,使其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提升分组精准度。例如,DRG核心分组重点对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等学科进行了优化完善,这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三、减少病种总数,提高结构优化

2.0版病种库的主要变化是病种总数有所减少,核心病种从11553组降到9520组,并且新增了1100个由于相关手术操作形成的病种。这种调整不仅满足了数据更新和编码升级的客观要求,还提高了病种库的结构优化水平。

四、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通过对疾病诊疗进行分组或折算分值,新版分组方案能够更精准地测算医保基金的使用情况,从而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同时,这也调节了卫生资源的配置,引导医疗机构合理分配资源。

五、支持临床学科发展

新方案特别强调对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等高难度、高风险学科的支持。例如,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新的支付标准将比原方案多支付1.5万元,这体现了对这些临床学科的支持。

六、规范诊疗行为

新的支付方式改革还强调规范医疗机构的诊疗行为,避免过度医疗和不必要的检查。通过动态调整和优化分组方案,确保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更加规范和高效。

七、统一支付标准

为了确保各统筹地区使用的分组版本一致,国家医保局要求2024年新开展DRG/DIP付费的统筹地区直接使用2.0版分组,已经开展的应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切换准备工作,以提高支付方式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通过优化分组标准、控制成本、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以及支持临床学科发展等多方面的措施,对医疗机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医疗行业的整体进步和发展。

2.0版对患者的影响

新方案的实施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就医体验和医疗费用支付。通过“打包”付费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分组更加精准,医生在诊疗过程中也会更加注重成本控制和资源利用效率。

2.0版总结

《按病组(DRG)和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方案》通过动态调整疾病分组、提升医保基金结算清算水平以及扩大覆盖范围等措施,不仅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促进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是医疗保障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医疗机构而言,需要积极适应这一改革,通过内部管理改革和医疗服务优化,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对于患者而言,这意味着更公平、更高效的医疗服务,以及更合理的医疗费用负担。这项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东软赋能医疗机构快速切换DRG/DIP2.0版

东软集团以卓越的战略视野与深厚的行业积淀,全力推进DRG/DIP 2.0方案的实施,彰显了其不可动摇的决心与全方位的准备。依托其领先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成功案例、对政策趋势的敏锐洞察以及卓越的管理优化能力,东软不仅助力医院无缝过渡到DRG 2.0时代,更在新支付体系的浪潮中,引领医院提升运营效能与服务质量,实现医疗、医保、患者三方共赢的和谐局面。

紧扣医院对于DRG/DIP 2.0版本高效落地的迫切需求,东软集团精准施策,通过赋能医院精准实施病组(DRG)与病种分值(DIP)付费2.0版分组策略,直击现有医保支付体系的痛点,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飞跃与效率的显著提升。这一举措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还促进了医保基金的科学、合理、高效利用,为医疗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作为信息化浪潮中的领航者,东软集团始终站在医疗数字化转型的最前沿,以构建智慧医疗生态为己任。凭借在DRG/DIP智能分析、审核与支付领域的深厚积累与卓越表现,东软为医疗机构量身定制高效、精准的DRG/DIP 2.0切换解决方案,精准破解医保支付难题,推动医疗服务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迈进,为医保基金的合理、安全、有效使用保驾护航,携手共创医疗健康事业的美好未来。

图片

 

为医院提供DRG辅助支撑及决策分析,提供基于DRG的编码辅助、预分组、盈亏分析、学科建设及绩效评价功能,帮助各级医疗机构提升医保结算清单的编码质量,为医院新形势下的运营管理提供决策分析及精细化管理。

 

1、产品优势

医保行业深耕践行

立足多年医疗保障行业经验,聚焦医保政策前沿,能够快速解读付费方案,精准模拟DRG结算办法,将有效引导医院向质量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型,助力医院应对DRG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分组方案灵活可配

内置可灵活配置的基于国家CHS-DRG的分组器,能够在CHS-DRG基础上,灵活调整分组方案,适应当地医保标准,用于支撑医院数据预分组,核查医保结算清单或病案首页的填写规范,提高病案入组率及入组准确性。

清单上报专业高效
立足多年医疗保障行业经验,聚焦医保政策前沿,能够快速解读付费方案,精准模拟DRG结算办法,将有效引导医院向质量安全和精细化管理模式转型,助力医院应对DRG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数据分析多层钻取

洞察数据价值,挖掘问题根源,系统功能层层下钻,逐步引导使用者快速定位,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角度提供全套方法论,逐步为医院培养出可应对DRG支付方式改革的专业人才、专家团队。
         
2、主要功能
图片

智能辅助编码

提高编码效率、质量,保障医院拿到应得费用,DRG预分组提升准确性。

DRG盈亏分析

DRG/DIP下多维经营指标分析,院级、科室、医生、病例层层落实责任

DGR绩效管理

从三个维度、六大指标评价基于DRG/DIP的绩效

学科建设发展

医院病组结构、科室发展评价、临床医生行为综合管理
3、应用场景

辅助编码——场景

通过医生端、编码端及上传前全流程质控并辅助编码,确保病案/清单数据质量,保障合理准确入组。图片

辅助编码——辅助内容

内嵌完整性、合理性及规范性编码规则,覆盖八大系统对编码进行质控,同时可根据诊疗项目及处方信息对漏编编码进行推荐及提示,辅助进一步升级。

图片

DRG盈亏分析

为医院经营提供管理抓手,DRG下多维指标评价,层层落实责任图片

绩效管理

建立基于DRG的绩效评价指标,涵盖服务能力、服务效率、医疗安全与质量三个维度,可全览院级、科室绩效,并分析绩效整体趋势,配合医院整体绩效管理

图片

学科发展

对医院科室发展方向进行规划,分为:可扩张,可发展,可降本,可提高四部分以及每个科室各自详情展示,为医院科室发展提供抓手。图片
       DRG不仅仅是医保支付工具,更是一种科学、系统的管理工具,通过DRG驱动区域内分级诊疗,促使医院精细化管理,注重能力与效率的联动,梳理病组结构,重塑特色定位,优化临床诊疗路径,立足患者体验,重塑诊、治、护一体化中心思维。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Related Posts

    惠每智能控费平台(DRG/DIP/病案首页/医保审核)

    智能控费平台(DRG/DIP 病案首页 医保审核) 惠每智能…

    发表回复

    猜你错过:

    格力美特-全自动智能采血管理系统

    东软-医院医保费用管理系统(医院DRG版)

    华昱医管-医院精细化管理-医院6S管理可视化咨询服务

    上海兆川-肿瘤康复AI+全流程智慧肿瘤康复系统

    • 徐旭
    • 8 5 月, 2025
    • 27 views

    智康机器人——全周期多场景便携式上肢智能康复机器人/上肢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NMPA认证(浙械注准20242192076)

    旗云岱嘉——远程医疗解决方案

    旗云岱嘉- PACS医疗影像解决方案

    科华数据KR33系列(300-1200kVA) 高频塔式UPS

    科华 S³ 锂电一体化UPS:S3C-AIO系列

    科华 KR33-J 系列-高频三进三出可立可卧UPS

    天际健康-临床合理用药智能管理系统

    科华 FR-UK11 系列小功率 UPS

    广州红帆-智慧医院教学管理平台

    广州红帆-智慧党建管理系统

    广州红帆-OA医院智慧办公管控平台

    广州红帆-医疗纠纷系统/医患关系系统

    广州红帆-医德医风智慧管理系统

    智康&念及脑机上肢康复系统

    熙牛医疗(来未来)-智慧医院数字化解决方案

    江苏人先-智能镇痛管理平台(AI-PCA)天眼系统

    • Zikki
    • 29 3 月, 2025
    • 125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