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IASP官方网站
世界镇痛日是国际疼痛学会(IASP)从2004年起设立的节日,时间为每年10月的第三个周一。我国将世界镇痛日所在的一周定为“中国镇痛周”。
2023年世界抗痛年主题:“提高疼痛的综合疗护能力(Integrative Pain Care) ”
疼痛已成为
第三大健康问题
”
《中国疼痛医学发展报告(2020)》显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过3亿人,且正以每年1000万至2000万的速度增长,构成了巨大的疾病负担。疼痛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第三大健康问题。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政策落地
鼓励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开展疼痛综合管理建设
”
图片来源:中国政府网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联合发布 《关于印发疼痛综合管理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医政函〔2022〕455号文件要求鼓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智慧化建设,建立健全医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规范疼痛综合管理流程,提升疼痛诊疗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力争实现医院门诊、急诊和住院患者及时获得疼痛诊疗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就医满意度。
以下为试点工作内容
(一)建立疼痛综合管理相关制度和流程。建立全院疼痛综合管理制度,根据疼痛综合管理流程及有关要求(见附件1)制定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流程,统筹各相关科室,建立联动机制,加强科室之间的协作。鼓励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全院疼痛综合管理智慧化建设。
(二)提高医务人员疼痛诊疗能力。医务人员在各医疗环节对患者原发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同时,应当提高疼痛管理意识,重视患者疼痛主诉,全面评估患者疼痛病情,规范开展疼痛诊疗。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疼痛治疗中的作用。医院应加强对相关专业医务人员(麻醉科医师、疼痛科医师、各相关科室医务人员)的临床培训、模拟演练和考核测评,提升疼痛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疼痛诊疗服务。
(三)探索建立院内激励机制。建立符合疼痛综合管理相关工作特点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体系。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以及做出突出成绩的疼痛综合管理医务人员和有关行政人员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提高工作积极性。
(四)发挥试点医院示范带动作用。各试点医院应当定期组织疼痛综合管理规范化培训,大力推广疼痛综合管理理念,发挥辐射带动效应,通过帮扶、协作、接收进修等形式,将疼痛综合管理经验向其他医疗机构推广。鼓励试点医院结合自身实际,在确保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创新开展工作。鼓励有条件的试点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疼痛管理中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五)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医院应当开展疼痛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对患者及家属开展疼痛自我评价知识科普,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疼痛的正确认识,提升社会对疼痛相关知识的认知度。
落实疼痛综合管理
是机遇更是挑战
”
-
目前,对疼痛的认知和重视度不一致,可能存在诊疗不规范。
-
麻醉科人员不足、医护结构严重失衡、麻醉护理学严重滞后。
-
麻醉医生自己取药、自己用药(没有医嘱制、医嘱能力不足)。
为此,需要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当前的操作流程,同时积极推动麻醉护理学的发展。
REHN®疼痛综合管理系统(IPMS)
提高疼痛综合管理能力
REHN®疼痛综合管理系统(IPMS)的核心是Ai-PCA,Ai-PCA为IPMS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物联网、信息化、智能技术,构建疼痛云病房,为全院疼痛患者提供线上线下会诊、疼痛评估、诊疗和质控的一体化管理与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患者的医疗获得感!
图:IPMS疼痛管理流程
术后镇痛
分娩镇痛
癌痛
门诊
REHN®疼痛综合管理系统(IPMS)
助力三位一体智慧医院建设
智慧诊疗
-
建立疼痛云病房,提高患者满意度
-
智能技术提升医护诊疗能力与水平
智慧服务
-
建立多学科会诊 (MDT) 标准服务体系
-
按IPMS疼痛管理流程,高效管理疼痛患者
智慧管理
-
疼痛诊疗数据统一、完整
-
实现智能质控与考核
REHN®疼痛综合管理系统(IPMS)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
促进疼痛综合管理的规范并有效落实,实现同质化服务
-
将有力推动麻醉科医嘱制的形成,实现麻醉医生前瞻性思维日常化培养,变麻醉师为真正的麻醉医生
-
将有力推动麻醉护理学的良性发展
-
可以预见全面实施,将形成麻醉学科医护协同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END
编 辑 | 盛 月
校 对 | 王加佳
审 核 | 樊春花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更多精彩内容